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应试体作文的经典范本

王雷 非语文 2020-09-13

点击“非语文”免费关注


什么叫“应试体”?当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,大概是说以应付考试为目的、符合特定的考试情境和要求的体式,“体”就是体式、体例、格式的意思。“应试体作文”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尽量拿更高的分数。阅卷老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浏览你的文章,立即做出判断并给出分数。那么阅卷人的判分依据是什么呢?无非是审题立意是否准确,结构是否完整合理,中心是否突出统一,内容是否充实,材料是否新颖,语言表达是否通畅流利,书写是否工整清晰等等。这些都是阅卷人可以很快看出来的,也是考生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做到的。下面我们来看一篇文章——



判断油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?

2017-11-02 来源:人民日报

  近来一文《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人》,戳中了痛点,满屏跟风。大家你一条我一条:大肚子、盘串儿、炫耀喝茶、公开说性、爱教育人、装腔作势、不读书……油腻的指征纷纷出炉,相信不少人暗自惊心。

  大家有油腻恐慌,好清而不好浊,这是好事。然而,判断油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?似乎还值得申说一二。

  油腻之本义,当发乎庖厨。油放多了,能把菜叶子浮起来;肉太肥了,咬上一口吱吱冒油;赤酱、多糖、重味,也是油腻元凶。越过量加料,离“人间至味是清欢”的境界越远。

  人也一样。透过纷杂的表象看油腻,其本质是一种过量:趣味过量、自尊过量、欲望过量。

  何为趣味过量?譬如说,盘串儿、好文玩、谈人生哲学,这是一种趣味追求,挺不错;但倘如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所说,赏月固是清事,月下装腔作势,恐人不知其赏月,就俗了。仔细想想,许多油腻审美,皆如此。审美趣味,尤其是分寸感,是熏陶出来的。成长过程中资源匮乏,中年恶形恶状难免不自知。没别的,只能靠持续学习、终身学习来弥补。

  再说说自尊过量。曾结识过一位朋友,50多岁,最喜欢教育他人,进饭店必训服务员,到单位必骂年轻人,太把自己当回事,人见人烦。几十年积累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总会有些成果、人脉,以此为倚仗盛气凌人,或者把自己的些许经验放大成宇宙真理,强加于人,这就腻不可耐。清朝皇帝有一处所叫“戒得堂”,人之既老,戒之在得,人到中年也要戒得。王国维词云:试上高峰窥皓月,偶开天眼觑红尘,可怜身是眼中人。人生贵有这种“身外观身”的自省精神。

  欲望过量更麻烦。有一位企业家,事业做大,临近退休,在办公室挂出“初出茅庐”四字条幅。观者不解,他说,那个战战兢兢、朝乾夕惕的小青年状态,才是干事、为人的好状态。大事小事随心任性、想干啥就干啥,是取祸之道也。是之谓自制。

  既然病根是过量,那就要做减法。自学而自知,自知而自省,自省而自制,或是法门,何妨一试。


原题为“透过皮相看油腻”



这是一篇时评,材料是关于“油腻的中年人”的话题。该文开篇由材料涉及的话题说起,简要分析得出结论(中心论点),然后从三方面进行论证,最后是总结(解决问题)。文章中心突出,结构完整。有材料,有分析,有论证;例子有古有今,有正有反。三个分论点既是并列式,又有层进的意思。“自学而自知,自知而自省,自省而自制”,从自知到自省到自制,既提出了问题,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。语言简洁爽利,几处引用恰到好处,并增添了文采。字数也刚好,800字左右。

根据上面提到的判分依据,这篇文章几近完美,可以给满分或接近满分。

这是我们初中三年特别是高中三年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终极目标,履及剑及,狼奔豕突,搜索枯肠,爬梳剔抉,做梦都希望能写出这样一篇高考作文。据说,得高考者得天下,得语文者得高考,得作文者得语文,而满分作文基本上可以定终身了,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光和盛事啊。

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并非高不可攀,而是可学,可练,可用,可套作,可借鉴,可迁移,这真是作文教学的幸事、莘莘学子的福音啊。





这是一个高考应试体作文的经典范本,高三学子赶紧收藏起来,好好揣摩体会,最好能背诵下来。我听说有好多学校就是这样要求学生的。有些学校从来没有或很少有常规的作文教学,就是找一些像上面那样的文章,各种类型的,各种话题的,背诵个三五十篇甚至百把十篇,到时候生拉硬拽地套用一下即可。可笑、可憎、可怕、可悲的是,这样做居然是有效的,这真要命!这种情况当然是由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和阅卷方式决定的,只要改变命题和阅卷的方式,就能阻止这种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。



现在,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篇范文。

其实,只要稍微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有很多问题。

“油腻”是一个很形象也很模糊的说法,它究竟是什么意思?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。因为你的立意和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个词语(概念)进行的,这是该文的一个核心概念,它的内涵和外延要说清楚。概念不清楚,如何下判断,又如何推理?

“油腻”如果是指一个人的年龄特征、性别特点、生理、身体、外貌、体型、生活习惯、生活方式、个人喜好、兴趣等等,那就纯属私人领域的事儿,没有公开讨论的必要,甚至这种公开讨论恰恰是缺乏教养的表现,正像有个网友讲的:我油腻关你毛事,我又不亲你的嘴。我不知道网上各种关于“油腻”的文章,是在什么意义上和什么范围里说的,但就这篇文章所列的事情看(大肚子、盘串儿、炫耀喝茶、公开说性、爱教育人、装腔作势、不读书)大多属于个人爱好和习惯的问题,贵为人民的日报似乎没有必要凑这个热闹。

冯唐的文章原题是《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》,这类文章说说笑笑,幽默一下,好玩好玩,当然也未尝不可,一笑了之,大可不必当真。至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,大家一起来闲聊,互相打趣,也无可厚非。是人都有浅薄、庸俗、无聊的时候。

当然,这个话题也是可以深究下去的,但我们一般不愿意深究,嫌麻烦。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,在一件事情上轻轻滑过,赶紧去追寻下一个兴奋点,去凑新的热闹,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。再说,在今天的语境下,对任何一个哪怕看上去很无聊的话题,只要深究下去,都会很严重,倒真的会带来麻烦呢。

就拿“油腻的中年猥琐男”来说,真实的情况是,不分男女,无关年龄,中国人普遍活得猥琐。当然“猥琐”这个词也要界定一下。大致上是指没有信念,没有尊严,机会主义加利己主义,奴性十足,庸俗浅薄,愚蠢又傲慢,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,没有思想和灵魂,用一个哲学术语来说,就是“形而下”。我记得孙隆基有篇文章,叫“缺乏拯救,中国人的生命最形而下”,应该就是这个意思。这个问题如果再深究下去,就会越来越危险,日报当然不会谈这个问题。我看到一些网友的评论,除了一些调侃之词外,大多能一针见血,深中肯綮,直指问题的要害,他们的见地要比“人日”上的这篇文章深刻得多。这个我就不多说了,就这篇文章本身来说,还有很多概念不清,逻辑混乱之处,比如——

1、“透过纷杂的表象看油腻,其本质是一种过量。”其实,“过量”还是表象,不是本质。

2、在“趣味过量”这一段里举张岱的例子,但张岱的话不是谈趣味过量的问题,而是谈的趣味变味的问题。

3、什么叫“自尊过量”?自尊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和修养,应该是只嫌其少,不嫌其多才对,从下面举的例子来看,作者的那位50多岁的朋友应该是自负,自以为是,自高自大,自我膨胀,这样的人恰恰是不懂得自尊。

4、在说“欲望过量”时,作者也没有说清楚究竟是什么欲望。欲望不是什么坏事情,一个临近退休的企业家还以“初出茅庐”自勉,表现的是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欲望。

5、文章的题目是“判断油腻的标准究竟是什么”,这种口气倒颇为自信,好像“标准”都是由他定的,他说了算。这正是“盛气凌人,或者把自己的些许经验放大成宇宙真理,强加于人”。

6、他定的标准又是什么呢?三个“过量”,就像三个自信那样掷地有声。但怎么就叫“过量”了?过量的标准是什么?依据是什么?究竟谁说了算?

比如说“趣味过量”,五个趣味算不算过量,八个呢?究竟几个就算过量了?而且,为什么趣味就不能过量呢?就是该文中提到的张岱,他在《自为墓志铭》中一口气说到自己“好精舍,好美婢,好娈童,好鲜衣,好美食,好骏马,好华灯,好烟火,好梨园,好鼓吹,好古董,好花鸟,兼以茶淫橘虐”,可谓趣味多多,欲望满满,并没有妨碍他成为有明一代文章圣手、史学大家,绝对的风情雅致,无人能敌,谁会说他是一个“油腻的中年猥琐男”?

7、概括起来说,作者就是要我们不要有太多的兴趣(其实他的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堕入恶俗恶趣),不要太自尊(其实他的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妄自尊大),要清心寡欲,要朝乾夕惕,要三省吾身,要善于自我克制等等。这些都是老生常谈,正确的废话而已,说了等于没说。

8、全文实际上没有认真地严谨地说理,作者似乎也不想说理,就是一种教训人的口吻,一副宇宙真理在握的嘴脸,令人生厌,正像作者自己讲的“腻不可耐”。看似理直气壮,其实漏洞百出,至多也就是大话连篇,装腔作势而已。

如此说来,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垃圾?是的,一点不错,十足的垃圾。最多只能算鸡汤,而且还是寡淡无味的鸡汤。当然,既是鸡汤,有味无味都是一回事;有味可能更糟糕,危害更大。睁开眼睛看看吧,这样的垃圾到处都是,文字垃圾、语言垃圾、思想垃圾、精神垃圾、理论垃圾、意识形态垃圾、宇宙真理垃圾,报刊杂志、电视电台、大会小会,大街小巷……我们就生活在垃圾堆中,一个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垃圾堆,无所逃于天地之间,你想不变成垃圾都难。这就是未成年人问题、90后问题、80后问题,还有中年人猥琐了、坏人变老了等等层出不穷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,这才是透过皮相看本质。

或许,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现在你终于明白有些问题是不能深究的了。

非语文——非常语文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